郑州南阳寨,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地方,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。
传说在遥远的古代,这里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沙地,狂风肆虐,飞沙走石,一片荒芜,人迹罕至。时光流转,到了明代后期,这片土地的归属发生了变化,它成为了老鸦陈村东边琉璃寺的一个大地主的财产。
这位大地主为了充分利用这片土地,派遣了老雇工杨姓、曹姓、焦姓等三户人家,带着他们的眷属来到这里看守场地,并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。从此,这片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开始有了人烟,人们在这里辛勤劳作,繁衍生息。
岁月如梭,时光荏苒,转眼到了明末时期。这时,有一户孟姓人家从大孟砦迁徙而来,在这里落户生根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到了清乾隆年间,又先后有杜姓、陈姓人家迁居至此,村庄的人口逐渐增多,一个小小的村落逐渐形成。
在这个村落中,杨姓人家人口众多,而且他们在这里居住的时间最长,因此成为了当地的大户。于是,这个村庄便被命名为杨庄。
清道光年间,又有王姓人家迁入杨庄,村庄的规模进一步扩大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清咸丰年间,杨门之后出现了一位名叫杨丰三的武举人,他的出现让杨庄声名远扬。
后来,在老鸦陈以北的地方,有几家杨姓人家以泥土烧制瓦盆为生,这个地方也因此被称为“盆杨”(也就是现在的杨庄)。为了区分这两个地方,人们将老鸦陈以南的杨庄称为南杨庄。
清咸丰十一年(1861年),正值太平天国后期,社会动荡不安,地方局势混乱不堪,盗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河南各地纷纷筑寨护村,以抵御盗匪的侵袭。
在这片混乱的土地上,庙李、老鸦陈、石佛、五龙口、老俩河等村庄也不约而同地开始修筑村寨,加强防御力量。而南杨庄,这个原本宁静的小村庄,也在这一年筑起了自己的寨墙。
南杨庄的寨墙呈现出正八角形,每边长45丈,墙底宽达1.5丈,顶部则收窄至5尺,高度为8尺。此外,还设有女儿墙,使得整个寨墙的高度超过了1丈。如此规模的寨墙,不仅坚固耐用,而且设计精巧,足以抵御外敌的攻击。
更为特别的是,这座寨墙的顶部宽度足以容纳三套马车并行,人们可以驾车绕着村庄行驶一周。这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,也为村庄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寨内占地面积达140余亩,宽敞而开阔。东西两面各设有一座寨门,门外环绕着深深的寨壕,引进了清澈的贾鲁河水,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。河水长年清波荡漾,既美化了环境,又增加了防御的难度。
在那个荒乱的年代,南杨庄的村民们对寨门的看守格外严格。每天清晨,寨门会早早开启,方便村民们外出劳作;而到了傍晚,寨门则会紧紧关闭,防止盗贼趁夜潜入。因此,想要进出南杨庄并非易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