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水师在东海如火如荼地练兵时,数艘满载雪盐的商船靠近了丰县港。
货物在码头卸下,然后分批运送到各地事先已经准备好的商铺中。
海阳,五柳街现如今整条街都成为了玉溪坊的产业。
这里云集了玉溪坊生产的各种商品。
为了方便纳税,海阳的税吏每到商品交易日都会来此登记。
这边一车车货物被运走,那边缴税纳税完税凭证已经开了出来,高效便捷。
从古至今,百姓的生活就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。
在物资极其匮乏的古代,更是如此。
云州算是景国比较富裕之地,但是除了玉溪村和临近的一些村子,其余地方的百姓还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中。
尤其是在冬季,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。
一碗清粥或许就是他们一天的伙食。
在开门七件事中,要说对他们生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食盐了。
云州市面上粗盐的价格大约在三十到五十文每斤,这种粗盐泛着青黑色,杂质很多,吃着有一股子苦涩味。
杨林刚穿越来的时候家中吃的就是这种盐。
后面杨林经过过滤提纯,这才吃上和前世差不多的盐。
这个价格看似不高,但是普通百姓饭都吃不起,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“奢侈”品。
长期缺乏盐的摄入,使得景国普通百姓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,最明显的就是浑身乏力,有的还出现头晕目眩,恶心,纳呆头痛等等。
之前杨林一直没有对食盐下手,就是因为这个行业水很深,没有足够的实力,碰之即死!
现在不一样了,先不说杨林本身的实力,他身后还站着魏王和皇上。
贩盐所得,是为了充当军费,明年春朝廷计划要对南越动手,没有强大的水军护航,南伐就是一个笑话。
因此,魏王绝对不允许有人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指手画脚。
而杨林正是需要一些时间将雪盐推向全国,拥有玉溪商会这条线,促成这件事并不是什么难事。
如今盐场正在加紧生产雪盐,整个神龟岛就像一个流水线,正在源源不断地生产海盐,然后运送到全国各地。
同时,杨林也通过魏王,买下了几座矿盐的所有权。
矿盐有毒不能食用,但是对于杨林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。
前期雪盐肯定没办法覆盖全国,只能先紧着州城,然后再以州城为据点逐渐下沉市场。
力争在半年内将盐的价格打下来!
抚顺云三州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,雪盐将从这三州开始逐渐推广到全国。
当然想要做成这件事,还需要拉更多的人入伙。
五柳街玉溪坊,收到请柬的云州商人齐聚于此。
每个人脸上都写着亢奋两个字。
在和请柬寄出去的还有一份雪盐的样品。
玉溪坊出品必属精品!
这是全行业的共识。
景国最好的盐是青盐,一般只有富商豪绅才会购买,价格极贵,要四五百文一斤。
然而,这次玉溪坊推出的雪盐,盐如其名,洁白如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