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场大雨下到第二天上午,元盛就着水吃了点饼子,穿上了长衫,只用大油伞挡着床的位置,书桌已经湿了。
元盛也不急,直道天完全放晴,他将桌子擦干净之后,准备做剩下的两道诗赋题。
第一道题是述秋日之思与家国情怀
元盛搜索了一下诗库,提笔写道。
秋兴
玉露凋伤枫树林,巫山巫峡气萧森。
江间波浪兼天涌,塞上风云接地阴。
丛菊两开他日泪,孤舟一系故园心。
寒衣处处催刀尺,白帝城高急暮砧。
这首诗是杜甫的,刚好合适。
第二题是山水之美。
元盛从诗库中搜到王维的这首诗,写道:
终南山
太乙近天都,连山接海隅。
白云回望合,青霭入看无。
分野中峰变,阴晴众壑殊。
欲投人处宿,隔水问樵夫。
元盛在草稿上写完之后,揣摩了一下是否附和题,确认没问题后,便誊抄到试卷上。
此时距离第二场考完还有一天半的时间,元盛开始思考大炮的构造。
之前他已经有了一些思路,但一直没有投入实验,毕竟大炮造出来,实验的时候动静不小,所以关于大炮的研发,元盛一直没有提上日程。
但此次雁门郡之行,让他意识到敌军正在等待机会,可能随时降至,而乾帝的格局太低,他指望不上,他要早做打算。
元盛没往草稿纸上画,毕竟草稿纸也是要交的,他只是在大脑中构思。
几位考官又轮流在元盛这边走了几圈,看完元盛的答案后,冯兴文脸上的笑容更甚。
只剩最后一场了,元盛如果稳住,乡试案首非他莫属!
与此同时,又有一些考生放弃考试。
一热一冷,有些学子开始发烧。
高热非同小可,这些学子也只能去医房进行治疗,忍痛放弃考试。
第二场考完,刘鸿飞愁眉苦脸的来找元盛,“元盛,你策论第二道题答的怎么样?居然考疫病和民生,我一点准备都没有。”
元盛没说具体的答案,只说考得还行。
如果刘鸿飞知道元盛答的很好,只怕更失落了。
范志远也聚了过来,“我答的也一般,早知道平时也看看医书了,考过了就是过了,别想这道题了,咱们好好准备第三场考试。”
“对,鸿飞,还有一场,调整好心态。”元盛也劝道。
有两个朋友安慰,刘鸿飞的心态好了一点。
“来,咱们准备吃饭。”元盛刚说完这几个字,刘鸿飞就感觉自己的肚子打起鼓来。
很快,元盛就把腊肉菜干煲仔饭煮上了。
当香味冒出来,刘鸿飞早已经把策论抛在脑后。
刘鸿飞说:“咱们也够倒霉的,这次考试居然赶上下大雨。”
“下之前那么闷热,下完雨又那么凉,我看有一些学子都发烧了,只能放弃考试。”
范志远说:“咱们提前吃了一顿饱饭,又有元盛给的人参酒撑着,没有生病实在是幸运,沈清白发烧了还坚持考试,最后晕倒直接被抬走了。”